办实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动|这里的“夕阳”别样红
清晨,萧县龙湖公园传来阵阵嘹亮歌声,几位老年人围坐在园内小亭子中,一起练习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。沿着龙湖畔前行,萧县老年大学坐落园中,练唱的老年人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。
步入学校,二胡班里传出悠扬婉转的曲调;书法班学员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书写要点,一边在纸上挥毫落笔;舞蹈班内学员舞姿优美、体态轻盈;剪纸班学员用一纸一剪传承民间艺术、表达美好愿景……各个班级的老年学员在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各项新技能。
“最具有特色的当属我们开设的渔鼓班。”萧县老年大学校长张秀珍向记者介绍,渔鼓道情是萧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辈辈相传,曾面临失传。“为保护、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,我们专门聘请老艺术家创新编排节目,下乡镇、走社区,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反复打磨提高质量。”张秀珍说,近两年来,该校创编了渔鼓道情《共圆中国梦》《渔鼓声声话时代》等节目,多次参加省、市演出比赛。
“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”,萧县“坐拥”不少书画名家。结合本地优势,老年大学邀请多名书画家担任教师,开设了山水、花鸟、工笔、书法基础、书法高级班等特色班级,累计培养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66名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和省美术家协会会员39名等。
萧县老年大学,不仅开设传统的课堂教学,还依托龙湖公园、虎山公园等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点,开展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教学活动。同时,组织老年学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艺演出,丰富老年文化生活,展示教学成果。
目前,萧县老年大学共有40个班,在校学员1500余人,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的温馨校园,让老年群体拥有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。记者 沈前程
责任编辑:丁曼
· 版权声明 ·
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,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,未经本网允许,不得转载使用。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。


推荐阅读
-
1
-
2宿州市获水生态补偿资金2050万元 09-19
-
3“国家集采药品进药店”试点启动 09-07
-
4宿州再添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09-06
-
5
-
6宿州市打造“网络+网格”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 09-01